其实除红叶石楠外,红花檵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等绿篱的最佳观赏期均是春季,在与秋色叶树行道树搭配时较为互补,但与‘四季春1号’紫荆树、玉兰等春季观花行道树搭配时,会出现高光重合,这时若能增加一款夏季出彩的灌木搭配栽植将会更加贴合“三季有花”的要求,而夏季开花的天鹅绒紫薇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林下搭配绿篱的行道树,树木的分枝点最好在2米以上,否则在绿篱的高度遮掩下,行道树会显得有些矮小,不够挺拔大气。
行道树下搭配绿篱和灌木球的不好打理之处在于不间断的绿篱使得行道树不可接近,对行道树的精细养护不宜进行,而且在修剪树干周围的绿篱及灌木球时,容易伤到树皮,而绿篱和灌木球长期不修剪会长得过长过密,失去规整形状,从而使得景观看起来荒芜潦草,有破败感。“行道树+绿篱”的搭配形式在竣工后一二年内效果最好,但时间久了便较难维持最初效果,有些项目甚至在验收后不久就将绿篱全部撤掉,改为其他更易打理的单一植物。
例如,荆州武德路中分带中,每三株‘四季春1号’紫荆树为一组组合栽植,林下原本搭配的是红花檵木、金边黄杨绿篱和大叶黄杨球等,形成了具有较好层次感和色彩变化的魔纹效果,但后期因为不好打理,经常需要补栽等问题,如今已经将全部林下植物去除,改为草坪,并在每两组‘四季春1号’紫荆树中间栽植了大叶女贞。可见,市政项目中的“好看”与“好维护”有时确实不易调和。
南京浦口大道侧分带行道树用的是‘四季春1号’紫荆树,下层搭配的是时令花卉,基本上每个季节都会换一种,如春季搭配四季秋海棠和三色堇,夏季搭配马齿苋等,草花低矮不遮挡行道树树干,既能充分展现行道树的高大挺拔、季相变化,又能画龙点睛与虎添翼,用花卉增加地面色彩,人为为街景创造变化,使得驾驶人员始终保有新鲜感。
上海石门一路侧分带行道树栽种的是‘四季春1号’紫荆树,为了与其突出的春花效果相匹配,下层搭配了火焰卫矛、银姬小蜡、金叶锦带、水果兰、荷兰鼠刺、茶梅、八仙花、复色矮紫薇等八种色叶及观花灌木,可谓是用了花境的配置来装点行道树,在市政项目中还比较少见,也侧面反映出园林主管部门对行道树景观打造的重视程度正有所提升。
植物搭配多以观赏性为第一考虑标准,但若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更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就再好不过了。比如在文化上与‘四季春1号’紫荆树息息相关的植物有:萱草、兰花、桂花、梅花、棠棣等,在实现相互之间的植物搭配之后,“堂前荆树紫,阶下萱花红”、“春风荆树发条枝,夜雨芝兰秀芽茁”、“荆花既烨烨,桂树亦团团”等古诗句便能够为这样的景观场景增添更多的寓意与文化质感。